项目动态

遂大高速:从细微处下“真功夫” 以创新助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8 浏览量:351

为打造百年品质工程,遂大高速项目在创新创效方面下足功夫,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效。据统计,近两年来,该项目累计获得专利和微创新成果应用四十余项。其中,微创新成果18项、四新技术成果12项、可推广技术成果11项,获得5项专利证书。


微创新 大效益

遂大高速项目通过设置品质工程专项奖等举措,引导和激励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设备、工艺、工法“微创新”“微改进”,营造浓郁的创新创造氛围。

图片

为保障进洞施工安全,遂大高速项目采用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让洞口既没有大开大挖,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又防范了洞口边仰坡的坍塌,实现了洞门与周围地形协调统一,使工程与美学得到有机融合。据介绍,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单洞口可减少清表约1200平方米、削坡2800立方米,减少一级边坡防护及锚杆挂网锚喷约3500平方米,至少缩短工期约35天,且全部实现了零塌方。此外,隧道“零开挖”进洞及洞口永临结合建造关键技术获第四届交通建设“微创新”成果奖。

在遂大高速B2标,项目建设者们还利用制作加劲环的边角料制成了模板连接锁紧装置,卡住加劲环的内圈进行限位,防止加劲环在吊运过程中发生侧翻和滑移。这个微改造,也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一个个“微创新”为遂大高速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一个个“小改良”为遂大高速项目注入了澎湃动力。


小改造 大引擎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依靠管理创新,更要依造技术创新。

传统型预制T梁顶板、腹板钢筋分别利用胎架法施工,需要吊装安装。为提升工作效率,遂大高速A标三分部设计了一套预制T梁顶板腹板整体式胎架装置,使顶板胎架和腹板胎架合二为一,形成整体式胎架。相比传统工艺,绑扎一片T梁钢筋节约2个小时和2个钢筋工的人工成本。这项微创新也荣获了第二届江西省公路水运工程“品质杯”竞赛铜奖。

图片

现有的桩基成孔作业方式人为因素干扰大,存在质量和成本管控的双重风险。为此,遂大高速C1标开发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桩基成孔质量智能控制施工工法,实行自动监测灌注桩成孔质量指标,缩短了桩基多次定位放样时间约4小时,并实现了远程端对桩基施工现场自动化管控。基于数字孪生的桩基成孔质量控制施工工法在第五届全国公路大赛微创新荣获银奖。

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改造、微调整、细创新,发挥出科技支撑的大作用,助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微突破 大动力

数字与智慧交织,科技与未来相遇,“数”“智”技术为遂大高速建设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图片

遂大高速设计团队首次采用了BIM+GIS技术,并实现了全自动设计。这一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多项创新成果,包括隧道零开挖进洞、桥隧连接处施工工法的可视化交底、全线数字化模型交付,以及公路BIM数字孪生三维可视化系统。通过这些创新,实现了实体工程与信息数据的融合,达成了“数字孪生”目标,节省了约5000万元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损失。BIM+GIS智慧化集成技术在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应用在第四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荣获银奖。

在遂大项目B3标,建设者们还发明了一种用于隧道线形控制的测量定位装置,能防止施工环境下的灰尘和砂石沾污测量标志,提高了测量标志物对点精度。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创新“一子落”,带动“满盘活”。两年多来,遂大高速的“施工图”越来越清晰——围绕新质生产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深入把握行业痛点和刚需,向“新”而行,不断推动项目建设创新应用发展。